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点名瑞士、英国在美欧贸易谈判中“领先”,暗指欧盟“进展缓慢”时,布鲁塞尔却出奇平静。这场关乎全球三大经济体之一、年贸易额达1.7万亿美元的谈判,正演变成一场充满张力的战略博弈——欧盟以“慢节奏”坚守全面协议,美国则挥舞“关税翻倍”大棒施压。
一、欧盟的底气:规模即筹码 作为27国单一市场,欧盟对自身经济体量充满自信。
-数据支撑:美欧贸易额是美英的6倍多,跨大西洋投资存量高达9.5万亿美元。
-官方表态:
-匿名欧盟高官直言:“不会为短期利益接受次优协议。”
-立陶宛财长萨德祖斯强硬表示:“不会照搬他国协议模板。”
-谈判目标:欧盟贸易执委谢夫乔维奇强调,既要避免7月关税翻倍至20%的危机,更要争取优于英美协议的条款(布鲁塞尔视英美协议为“政治作秀”)。
二、特朗普的“关税武器库”与欧盟的困惑 美国施压手段
-现有关税:25%钢铁铝关税、10%基准关税;
-潜在威胁:若谈判破裂,汽车关税飙升,药品、半导体等领域或新增打击。
欧盟的困境
-策略难测:白宫惯用“10%广谱关税+25%精准打击”底线,但特朗普受华尔街压力时或让步(如中美休战),又常在社交媒体上反复无常。
-外交僵局: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特朗普至今未正式会谈,仅在教皇葬礼上短暂寒暄。冯德莱恩回应会面邀请时称:“若访白宫,必谈完整方案。”
-核心分歧:欧盟追求“一揽子协议”,美国偏好“切香肠式逐个突破”。
三、倒计时下的战略对峙 7月关税大限逼近,但欧盟仍坚持“以拖待变”,策略暗含三重考量:
1.经济威慑:美国企业界反贸易战声浪渐高,欧盟寄望时间放大自身筹码;
2.协议质量:宁可承受短期关税,也不愿接受如英国般的“缩水协议”;
3.地缘政治:避免在中美贸易缓和期沦为美国“分而治之”的牺牲品。
风险预警:IMD商学院教授埃文内特预测,谈判或陷入僵局,欧盟汽车、科技等行业难逃关税冲击,25%惩罚性关税将重创宝马、空客等巨头。
Ava爱华官网小编总结,这场谈判早已超越关税数字本身。欧盟坚持“慢就是快”,本质是捍卫多边贸易体系规则制定权。正如布鲁塞尔谈判代表所言:“我们不是在讨价还价,而是在为下一代欧洲企业争取生存空间。”无论7月结局如何,这场1.7万亿美元的豪赌,都将重塑全球化格局——而这一次,欧洲人选择掌控自己的节奏。